山西空管分局管制服务室党支部开展“我是安全吹哨人”主题党日活动
当然,经济长期停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所涉及的因素也一定非常多,包括如日本独特的银企关系和终生就业体制等。
第四,加快部分仍然没有放开或理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税费制度改革。通过完善社保体系,改善居民预期,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来。
相应地实施四大战略,即扩大内需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和节能减排战略。当前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难得契机。套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用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新的发展空间拉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继续抓紧落实一揽子计划不动摇,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重民生不仅仅是增加福利支出,更重要的是加强我国人力资本建设,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改进对消费的金融服务,把部分未来收入合理地转为当前消费等。加快研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环境税费制度。也就是说,2009年中国经济高达8.7%的增长速度,全部是由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拉动的。
因此应当拓宽思路,让国有企业上交红利的一部分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服务开支,直接用于支持居民短期消费,而不宜再纳入社保基金。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调结构、促转型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效,务必抓紧改革和体制创新。
否则,靠行政性的推动总是不能长久,甚至引起进一步的信号失真和导向失误。对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社会上比较担忧通货膨胀压力在6月份会更加明显地释放出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实行较大调整。
也要看到,消费决策属于个人和家庭行为,根本上取决于现期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所决定的预算约束,刺激消费不像刺激投资那样见效快,因此需要设计针对性和导向性更强的政策组合。农民这方面的需求潜力极为巨大,要远远大于家电、摩托车和农用车下乡,亟待调动和满足。我们要善于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推进自主创新步伐,积极发展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战略高起点,在新能源、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切实推进优胜劣汰和结构升级。在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进一步暴露。
刺激技术进步,推动结构调整靠什么?很重要的是把扭曲的要素信号校正过来,让真实的市场信号来起基础性引导作用。短期原因在于,应对危机的措施使得投资增长更快。激活社会自主投资,改善创业环境,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特别是要尽快完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要加大关键领域改革的力度,在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资源价格体制、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等主要方面,应当科学民主地设计改革方案,凝聚改革共识和动力,使各项改革措施协调推进。
由于2010年世界经济还有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我国经济回升也存在不稳固、不平衡、不全面的情况,所以,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很有针对性的。二是可以考虑把国有企业上交红利的一部分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群体困难补贴。
一些大城市房价回升过快,楼市调整不到位,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隐忧。经济可望继续回升,宏观调控注意预调和微调 2009年,我国成功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巨大冲击,经济增长达到8.7%的速度,明显超过了年初制定的保8%的预期目标。
如果整个经济形势变了,宏观调控政策当然需要调整。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着突破。中国经济内部增长潜力巨大,尽管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到10%以下,但潜在增长率仍可保持在9%左右。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的过程中,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买房子买轿车,而农村居民则主要是盖房子、装修,改善居住条件。此外,还需要研究和再出台一些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新政策:一是结合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支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民自建住房。这些势必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势必带来严峻挑战。
降低奢侈品税率或许有助于做到这一点。而在经济运行往下降得太快时,则通过扩张性政策把经济往上托一托。
扩大消费需求一直是我们多年的努力方向,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2009年价格总水平很低,为推进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调整扩大了空间,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加快改革,就会坐失良机。
这是我国及时、有效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范例。前些年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高,但效率低,在国内外需求收缩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出来。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而重大的调整,经济复苏后的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开支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6%,是全世界最快的。世界银行数据表明,近40多年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内需比例下降,外需比例上升。长期原因在于,收入分配政策不够合理,工薪收入增长慢于利润增长,居民储蓄增长慢于政府和企业储蓄增长,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调。
如果定一个宏观经济政策好几年不变,不实行相机抉择,那就不是宏观调控,而是中长期经济政策。预计2010年的投资需求仍会保持比较强劲态势。
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增长潜力、2009年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在2010年的延续作用,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的模型预测,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至少将回升到9%以上,出口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控制在3%。在我看来,这种议论是不够准确的。
2009年6月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回暖情况逐步明朗,当月贷款增加额也大幅度减少。加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环境税和流转税改革。
现在最困难的局面已经扭转,经济向好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应该认真看待这些问题,不要再使它们愈演愈烈。形势好转更应关注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考虑到2010年我国内外部总的经济形势明显改善,上升势头好于2009年,我们在继续促进和保持经济稳定回升的同时,应该抓住经济回升而且比较稳定的时机,更多地关注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性经济,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从另一个角度也被称作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引进外资和扩大进口对于满足内需作出很大贡献。鼓励用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应当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也应当成为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到了11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注意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加快用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可以把我国在市场需求、成本、规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发挥出来,形成新的要素组合优势,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如果世界经济复苏更为有力,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可能超过10%。2009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导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中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之所以能够迅速见效,这两大内需不可估量的潜力才是根本依托。
评论列表